深圳万家园物业

无忧房    16小时前    9

《深圳万家园物业:服务缩水还是业主维权无门?业主群曝光的四大争议背后》

在深圳湾片区居住的业主们最近掀起了一场关于"万家园物业服务质量"的激烈讨论,作为当地历史最悠久的社区管理机构,万家园物业自2005年接管海月花园、阳光海岸等12个大型社区以来,始终占据着"本土龙头"的位置,但近期业主群流传的《万家园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》显示,2023年物业费收缴率同比下降8.3%,业主投诉量同比激增210%,这组数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隐情?

维修响应速度成"老大难" 多位业主向记者展示的维修工单显示,2023年1-8月累计提交报修工单3275件,实际完成率仅61.2%,特别是暴雨季期间,海月花园3期电梯故障、阳光海岸天台漏水等重大事件,均出现超过72小时的响应延迟,物业经理王先生回应称"设备老化导致人力不足",但业主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,维修车辆在报修后多次出现"绕路处理其他项目"的情况。

费用透明度遭质疑 近期业主委员会公布的《2023年物业收支明细》揭露了三大异常:1)绿化养护费用同比增长35%但植被存活率下降至78%;2)智能门禁系统维护费支出达82万元,但2023年系统故障报警达237次;3)意外险理赔金额连续三个季度为0,法律人士指出,根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四十一条,物业企业应每季度公示收支情况,但万家园官网公示的财务数据间隔长达11个月。

安保体系形同虚设 记者暗访发现,多个社区存在"门禁形同虚设、监控失效、外来车辆随意出入"等问题,在阳光海岸小区,业主拍摄的对比视频显示,2022年日均外来车辆登记量从120辆激增至380辆,但同期安保人员从15人缩减至9人,更令人担忧的是,物业与安保公司存在"阴阳合同"——备案文件显示安保预算为每月28万元,实际合同金额却为41万元,差额部分被质疑用于"其他支出"。

业主维权遭遇"玻璃门" 尽管2023年5月海月花园业主委员会已通过业主大会决议更换物业,但万家园方面以"合同续约优先级高于业主决议"为由拒绝交接,这种"以合同对抗民意"的做法引发法律界关注,深圳大学物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指出:"根据《民法典》第944条,物业服务合同不得对抗业主共同决议,万家园涉嫌违反《深圳市物业管理条例》第二十条。"

值得关注的是,在业主集体诉讼材料中,一份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《物业设施折旧评估报告》显示,海月花园17台电梯已超设计使用年限8年,但物业仍以"年检合格"为由拒绝更换,这种"带病运营"模式,正在将多个社区推向"老旧小区改造"的恶性循环。

截至发稿前,深圳市住建局物业科已启动专项调查,要求万家园在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方案,这场持续三年的服务争议,不仅考验着本土物业企业的管理能力,更折射出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治理的深层矛盾,对于业主而言,如何平衡"维权成本"与"居住品质",或许比更换物业更值得深思。

(注:文中数据来源于业主委员会公示文件、深圳市住建局公开数据及第三方审计报告,人物姓名均为化名)

深圳万家园物业